桂林广播网桂林9月8日电桂林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环境脆弱,是广西地质灾害的易发、多发区。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8月31日半岛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防地质灾害,建美好家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桂林市永福县,针对地质灾害防范和安全开展宣讲和调研,并探索无人机在地质灾害中的运用,提高灾害评估的科学性
实践队队员们在永福南站前合影。桂林广播网通讯员 林师毅 摄
宣讲地质灾害,惠及你我他
8月31日,实践队与永福县国土局工作人员在凤山广场进行了防灾减灾宣讲与调研。队员们都被永福县的自然风貌所吸引,但那些曾发生过滑坡的地方,就如大自然在创作这幅美景时所留下来的缺陷。在宣讲伊始,就聚集了众多民众驻足观看“桂林常见地质灾害”、“防范地质灾害”等宣传挂图,并积极参加灾害防范知识问答。
“这个可是一辈子的事,可不能大意啊,你们这个活动做得好,就是要这样,这防灾手册我要拿回家好好看看,给邻里都说说……”,一位70岁但仍精神抖擞的老爷爷说。
实践队队员在给当地群众讲解地质灾害相关知识。桂林广播网通讯员 林师毅 摄
开展问卷调查,安全知识知多少
每年的4月份到9月份为桂林的汛期,这一时期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为了更好地掌握当地居民对当地地质灾害的了解程度,以及灾害防治的了解情况,队员们沿着西河在县城展开了问卷调查。
“你们不是搞传销的吧!是不是等下就要问我要电话号码了!”,听到这样的回答,让队员哭笑不得。在实践队的问卷调查员解释了来意之后,大家都纷纷过来填写调查问卷,还一个劲地说“支持!支持!”。
大家一边填问卷,一边和队员们聊起了近期自己身边有哪些地质灾害发生,哪里有灾害隐患点等。虽然烈日当空,但是当地人民群众的热情,出乎了队员们的意料,让实践队的队员们干劲十足。
实践队队员在西河沿岸开展问卷调查。桂林广播网通讯员 林师毅 摄
无人机航拍测量,助力灾后重建
地质灾害发生后,在一些坍塌、滑坡严重的区域救援人员很难爬上陡峭的斜坡进行实地评估,很难找到合适的观察点,以观测灾害的全貌,无法为灾后的治理和救援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无人机作为一种现代科技产品,可以到达人力无法观测的灾害死角和盲区。在地质灾害评估期间,用无人机的高分辨率影像技术,为灾害监控技术人员提供最真实、直观的数据,继而为该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实践队队员在地质灾害点进行无人机的试飞。桂林广播网通讯员 林师毅
随着螺旋桨发出的“嗡嗡”声,无人机腾空而起,朝着预定的区域飞去,经过近30分钟的航拍,无人机将4处灾害点进行了高清全景拍照,并将航拍图像实时回传到信息终端。通过汇总航拍测量数据,构建模型,精确量算地质灾害体的长度、宽度、面积、体积,可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决策及设计提供了准确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地质灾害巡查的传统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广了无人机在地质灾害上的运用。
无人机航拍滑坡位点。桂林广播网通讯员 林师毅 摄
人类历史是灾难相伴及与灾难抗争的历史。2015年桂林景区突发性岩石崩塌事故,2017九寨沟地质灾害……在这些灾害面前,愈发突显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的渺小。“未雨绸缪,天变不足畏”,对于未知的自然灾害,能做的就是在灾难来前的逃生知识的培训及做好灾害的监测。通过本次无机应用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仅加强了无人机操作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为“防地质灾害,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