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奉献、尚实干、敢担当,当好脱贫攻坚引路人
——灌阳县新圩镇共耕村驻村第一书记杭盖
2018年3月20日,杭盖同志到灌阳县新圩镇共耕村担任第一书记。3年多来,他与村两委干部密切配合,积极到各自然村屯贫困户家中调研,帮助贫困村理清思路,积极探索“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扶贫模式,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共耕村在2018年开办灌阳县共耕源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整村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精准脱贫
为和乡亲们打成一片,杭盖同志走家串户,到农田中和村民谈农事、做农活,遍访贫困户、特困供养户、困难党员户、残疾户、低保户,掌握第一手资料,较快熟悉本村民俗及群众的基本生活情况。驻村期间,他切实把上级组织部门对第一书记驻村的要求落实到位,保质保量完成三年的贫困户脱贫“双认定”工作,2018年脱贫53户206人,2019年脱贫42户138人,2020年脱贫7户20人,使共耕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
二、规范村党组织生活,建强战斗堡垒
杭盖同志通过与村联系领导、村支部书记研究部署,与村党支部委员、农村党员谈心谈话,使党员们凝聚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日常工作中,他与党员们坚持开展好“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党员积分管理等党组织活动,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关爱党员同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2018-2019年,村党支部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2020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村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做到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2019年,共耕村党支部被评为三星级党支部。3年多来,共耕村在新圩镇党委季度党建督查中均排在第一名。
三、及时解决历史顽症,为民办事服务
共耕村罗塘自然村、马正花自然村、白竹山自然村的村民反映村内主干道没有路灯,黑夜出行存在安全隐患。为改变这一现状,杭盖同志积极与村两委干部协商研究,达成了对共耕村开展“亮化”工程的共识,提出结合村情花小钱办大事的工作方针。他向学校申请3万元资金亮化村屯,以每盏750元的价格购买不带杆的路灯,直接安装在沿路的电线杆和村民的房屋上,彻底让村里亮了起来。
马正花自然村和白竹山自然村连接处有道路未实现硬化,养老院就建在附近。天气干燥时尘土飞扬,下雨时道路泥泞,既影响老年人休闲活动,也不利于正竹片区村民出行。杭盖同志与两个自然村的村干部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把这块场地硬化起来,方便了养老院和两个自然屯的村民日常出行。
四、协助发展壮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该村有制作红薯粉的传统手艺,政府投入100万元支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建设,杭盖提出,不能再走“买门面收租”的老路,应该把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迈出从“输血”到“造血”这一步,通过村里“四议两公开”流程,决定拿出40万元开办红薯粉加工厂。杭盖从选址、撰写实施方案、人员管理全程参与其中,2019年,为使加工厂实现更好发展,他向学校申请了10万元资金投入到加工厂中。目前,共耕源食品有限公司运营已经步入正轨。
五、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公平公正办事
为实现村民受益最大化,2020年,杭盖通过与村两委干部及村民代表开会研究,决定将扶贫工作经费用于罗塘片区基础设施建设。2018-2020年,他协助村“两委”争取到300多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做好项目监督工作。驻村3年来,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均通过合格验收,未出现问题。
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守土有责
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他在大年初二从老家逆行回村,驻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逐一走访排查,从疫情监测、入户排查到轮岗宣传,以武汉返回务工人员为排查重点,精准排查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共耕村未出现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目前仍保持防控工作长效机制。
七、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关注教育事业
驻村期间,杭盖同志把教育扶贫与宣传航天文化、航天精神融合在一起,开展教育扶贫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联合学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连续两年组建“普通话推广团队”到村里开展推普活动,该活动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表扬,相关报道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多家媒体报道。
杭盖同志自任职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助力共耕村高质量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清零,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他被桂林市评选为优秀脱贫攻坚工作队员。
攻坚克难 使命担当 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灌阳县新圩镇解放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溪
过去3年,黄溪同志担任灌阳县新圩镇解放村第一书记。工作期间,他坚持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聚力攻克贫困堡垒,助力解放村顺利完成脱贫攻任务。2020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延长驻村时间,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
一、坚持抓好政策落实,充分发挥帮扶作用
驻村期间,黄溪同志积极做好调研,扎实开展帮扶工作。一是通过大走访,集中开展“三落实一提升”(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和信息数据质量提升)行动,核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表、卡、册”,做好贫困人口半岛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管理工作,宣传落实各类扶贫政策。二是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劳动增收、就业创业致富,推动以奖代补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实现了“3+1”特色产业全覆盖,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十三五”期间,共计完成危房改造20户、易地搬迁户10户;贫困户医疗保险全覆盖,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全村无辍学失学适龄儿童。
通过三年的驻村帮扶,2020年底,解放村集体经济达35万元,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底的4.5%降至0%,各项指标均达到“十一有一低于”要求,巩固了脱贫成效。脱贫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
二、坚持推进政治思想工作,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功能
全力推进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黄溪通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积分管理等制度,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显。新冠疫情期间,他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同志、村屯组长,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网格化重点人群排查管控、外来人员监测等各项防控工作。全村无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病例。
推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在任期间,他注重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动“好的村两委”班子建设,协助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2018年至今,黄溪通过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各类项目资金600余万元,新建、硬化、扩宽村屯道路15条,新建桥梁1座,改善3个屯农村饮水安全,改造7个屯农村电网。期间,学校提供村扶贫项目资金14万元,用于改善村委办公环境、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以及实施照明工程。三年来,村里建设了光伏发电站,培育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园,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不仅点亮了村里的路灯,更加点亮了乡村发展之灯。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构建服务型格局
黄溪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爬过村里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屯,积极开展返乡人员座谈会和走访慰问活动,关注村民生产生活。
三年来,他积极联系学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红电先锋”团队连续3年为乡亲们义务维修家电、为贫困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助力精准扶贫。中国青年网、广西学联先后对学校“青春助力扶贫”红电先锋实践团暑期系列实践活动进行报道。
2018年,解放村荣获新圩镇年度绩效考评优秀奖;2019年,荣获新圩镇脱贫攻坚二等奖、基层党建工作三等奖。2020年,黄溪同志被评为桂林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奋勇前行。”黄溪同志说。
牢记初心使命 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
——灌阳县新圩镇潮立村第一书记毋作飞
2018年3月,毋作飞同志来到灌阳县新圩镇潮立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3年来,他丝毫不敢怠慢,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攻坚克难,村党组织团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基础设施完善起来了,村容村貌也变美了,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2019年潮立村顺利摘帽脱贫。
一、深入开展调研,把好贫困的脉搏
潮立村属于“十三五”贫困村,全村主要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村民种植优质稻、红薯、茄果和外出务工。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户183户73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6%。潮立村山多地少,没有水系流过,旱季还会断水,资源较为匮乏。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毋作飞没有退缩,他清醒的意识到,要脱贫必须把好脉,找到要害之所在,对症下药方能治病。他下定决心扎根一线,以脚为尺、以眼为笔,他通过遍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梳理存在问题,列好脱贫清单,细化工作任务,逐项认真落实推进。三年来,他提出了村级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完成了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年度调研报告等,为潮立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加强宣传教育,用好扶贫政策
扶贫政策种类繁多,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些政策需要扶贫工作人员懂,更要让贫困户知道。毋作飞同志时不时都会走街串巷的宣传扶贫政策、不放过任何一次开村级会议的机会,动员帮扶联系人,生怕哪一户没有宣传到位,利用好政策,有利于脱贫致富,让党的关怀深入人心。
产业奖补政策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宣传的政策,要致富,靠产业。结合潮立村的实际情况,毋作飞多次与村两委干部讨论制定产业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潮立村的“3+1”特色产业。有了方向,就得行动,潮立村3年来建立农村合作社3家,通过上级政府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创建特色产业园4个,带动200多名贫困户增收,不仅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而且为实现全面脱贫增添发展动力。
医疗费用是一个家庭花销的重要支出,甚至能够拖垮一个家庭。毋作飞非常重视用好“198”政策,即医疗保险100%覆盖且报销,住院报销比例90%以上,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80%以上。潮立村湛水屯的黄荣义家儿媳妇陆洋姣,身患尿毒症,每周都要去县人民医院做血液透析,放在以前简直是天文数字的开销,现在有了政策,给这个家庭减轻了相当大的压力,每次到他们家里,她总是感谢毋作飞同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三、探索产业路子,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了帮助贫困户能及时、顺利的把新鲜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毋作飞同志积极联系学校和社会资源,搭建销售平台。每当收货的季节,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帮忙摘果子,运送农产品。三年来,他帮助贫困户销售水果5万斤、红薯粉2千斤,鸡鸭300多只,总销售额达到近10万元,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为了更好的发展潮立村的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毋作飞同志与村两委干部积极商讨产业发展方向,联系学校和乡镇政府,争取项目发展资金,投资兴玺油茶基地、双胞胎养猪场等产业,每年获利10万元左右,填补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空白。
四、加强基层党建,铸牢战斗堡垒
毋作飞同志坚持党建助脱贫,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一季度一次全体党员党课,落实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组织党员同志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坚定初心,坚定信仰》《永远在路上》等内容,开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学习,党的作风与纪律等党课教育活动,观看脱贫攻坚题材电影《秀美人生》,进一步强化党性学习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助力脱贫攻坚。
三年来,毋作飞同志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桂航人扎根扶贫第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乐章,在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他一直在努力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2020年,他被评为桂林市脱贫攻坚优秀工作队员。
脚踏实地 尽职尽责 助力脱贫攻坚
——灌阳县新圩镇潮立村工作队员黄艺
2018年3月至今,黄艺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已三年有余,回顾过去,他认真履职尽责、兢兢业业,助力灌阳县新圩镇潮立村在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从年收入3万增长到年收入11万多。
一、用好扶贫政策,为群众办实事
读懂政策,才能真正了解脱贫攻坚,才能更好的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潮立村羊田屯饮用水管年久老化,水压过大时经常破裂,导致该屯村民断水现象时有发生。2019年1月,黄艺通过联系灌阳县水利局了解相关政策,为村民申请到了物资补助。经过驻村工作组、村干部和该屯村民的共同努力,5月底,完成总长6公里的水管更换工程,解决全屯81户213人,贫困人口74人的饮水问题。
2018年,黄艺帮助贫困户申请产业奖补、秋冬种植补贴,获补助资金64万元;2019年,帮助贫困户申请产业奖补、秋冬种植补贴,获补助资金约60万元,2020年,帮助贫困户申请产业奖补、秋冬种植补贴,获补助资金85.5万元,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二、助推集体经济,为群众解难事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向来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贫困村。一个自然村没有集体产业、创收项目,也就难有收入。没有集体资金,村级的发展只能“等靠要”,村里大事小事解决起来都是难事,比如垃圾收集池、建设本村公共财物放置室等,都得靠村民集资才能解决。
潮立村作为深度贫困村,一无公有土地,二无公益林,三无租金收入,集体经济历年来都是潮立村的短板。在黄艺的建议下,潮立村充分利用上级部门下拨的扶贫资金,通过投资企业获取分红的方式来保证村集体经济的收入稳定。通过投资灌阳县双胞胎养殖集团、长森生态种植基地、德天实业集团等知名企业,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逐年增长的目标。
三、勤于走访调研,为群众做好事
对潮立村184户贫困户的家庭位置、家庭成员及家庭情况,黄艺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绘制完成了全村贫困户位置图,对待贫困群众家事,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熟悉。
作为驻村工作队员,他在工作中勤于走访,尽心尽责。积极上门宣传扶贫政策、申请相关补贴、鉴定住房等级等,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黄艺说,只要是与贫困户有关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
四、抗击新冠疫情,为群众守安康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历史增加了考题,新冠疫情的蔓延导致各项工作重心不得不转移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大年初九,黄艺就返回战斗岗位,配合村干部抗击疫情。在各路口拉横幅,宣传防治疫情的各种措施,在路口设卡,对进出村民、外来人员做好登记,特别是重点关注疫区回来的人员,及时上报防疫指挥部。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潮立村没有出现一例新冠肺炎患者。
三年来,黄艺与潮立村基层扶贫干部一道,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生活,为伟大的扶贫事业和桂航扶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年潮立村先是大部分贫困户实现脱贫,2019年实现高质量脱贫,2020年啃下最后一块硬骨头,剩余贫困户相继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实现归零,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