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快马加鞭。中国制造2025、广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把工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着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人才是根本保障。近年来,我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逐渐形成了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为主的学科专业结构,紧密关联广西高端装备制造业,广泛服务广西优势产业发展,专业优势与特色进一步加强。
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放眼行业发展前沿
长期以来,我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都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和信任,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在广西高校名列前茅。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全面、专业实践能力扎实、创新能力及发展潜力较强。
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契机,该专业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强化实践的育人氛围。在保证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的前提下,该专业在全学程、全环节中体现重视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一条主线、三根支柱、五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把职业技能认证的实践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及后期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牢牢把握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学科有机交叉、渗透、融合,形成了以机电结合为核心,以数控技术为龙头,以机械CAD、CAPP、CAM、CAT、CG有机交叉模块为主线,以产学研结合、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案例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素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该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CAD/CAPP/CAM一体化、复杂曲面数控加工和计算机测试CAM/CAT一体化、现代设计理论和计算机图形学CAD/CG一体化的专业特色。
开放式实验室 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具备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谈到该专业的发展定位时,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天明说。
该专业依托“机械创新实验室”和“小微飞行器开放式实验室”,在实验课程结构中设置了“开放式”实验室制度。在教师指导下,实验室提供多类创新性开放式实验专题,优化组合理论教学系统中研究课程的模块群,在实践中形成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强化工程应用能力,为学生营造了一片开拓思维,发挥科学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的广阔天地。在学生感兴趣的创新环境下,实现了知识深化、能力突破和素质升华,同时,也为学生相关科技活动,提供专业交叉和技术组合的实验环境,以及开展科技活动和产品开发的平台。
开放式实验室教学,引领学生实践创新。在被誉为航空模型运动的奥林匹克的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该专业依托小微飞行器开放性实验室,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精心设计制作参赛作品,刻苦训练改进飞行技术,荣获遥控电动滑翔机项目一等奖,总分第一名;在首届中国3D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上,该专业学生在与全国一流高校参赛者的比拼中,过关斩将荣获大赛学生组一等奖,这也是广西高校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打造行业优势 服务职业教育
近年来,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该专业数控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数控技术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连续3年中标广西教育厅、桂林市中职师资培训计划,共培训来自全区的中职数控教师百余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该专业充分利用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的设备资源,常年为万向钱潮桂林有限公司、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橡胶机械厂等10余家企业进行产品零件加工,发挥了基地设备的共享性,提高了基地设备的使用效益。
此外,该专业还拥有桂林市唯一的一所“国家数控职业技能鉴定所”。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依托该所为企业职工和学生进行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培训项目包括加工中心:中级操作工、数控铣中级操作工、数控车中级操作工及电切削中级操作工等,培训达1000余人次,其中为我校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学生进行中级工的职业培训和鉴定600余人次,为桂林福达集团和桂林长海机器厂等企业培训员工400余人次,相关专业毕业生获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