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该专业广西高校无人机遥测重点实验室是广西高校唯一的无人机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也是国家民政部减灾救灾中心无人机技术研发基地和无人机人才培养基地。
该专业始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强化特色为支撑,以培养通信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把重点学科建设与强化办学特色相结合,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通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夯实基础 方向明确
结合航空航天行业和地方需求,专业设置了无人机遥测技术与卫星导航位置信息处理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使通信工程专业办学与建设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无人机遥测技术要求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在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方面的技术,是学生具备快速获取国土、资源、环境等空间遥感信息,完成遥感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的应用能力。
卫星导航位置信息处理技术培养能够综合运用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仿真技术的能力,掌握制导与控制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定位、导航、授时等系统设计的应用能力。
近年来,该专业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电子罗盘与MEMS 陀螺仪的微型捷联航姿参考系统中姿态互补滤波与误差补偿研究”;广西千亿元科技攻关项目“小型无人飞行器智能操作及异地远程无线传输控制系统”、“微型无人机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等无人机项目。其中“微型无人机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研究成果,成功运用到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赈灾救灾工作中,被评为广西高校科技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之首。
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为配合第一课堂教学,突出专业特色,该专业组织本专业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活动,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专业特色,在学生中成立了通信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组织学生参加广西高校电子设计大赛、飞宇杯航模大赛、爱心义务电器维修、螺丝钉在行动等第二课堂活动,建立了1个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2个具备创新创业功能的平台。
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锻炼,近年来学生应用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依托该基地和平台,2013—2015年共组织获得了广西大学生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2个,其中国家级6项,自治区级16项,学生创办微小企业2家。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自治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5个挑战杯项目前在该基地孵化,参与人数100余人。
促进产教融合 建设智慧桂林
2012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一个旅游专项发展规划。传统型旅游城市如何向智慧型旅游城市转变?这正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师生们正在想和正在做的。
今年10月,由我校与中兴公司合作建设的教育部信息通信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落户我校。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和行业技术服务于一体,依托基地建设的“卫星导航位置信息处理”平台,将在桂林智慧城市建设中为市政精细化管理、车辆管理、天网工程等提供技术服务。该基地还将以“i智游”为主要方向,把ICT创新基地建设成为广西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示范中心、智慧旅游应用推广中心,并规划建设以通用航空为特色的智慧旅游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和无人机遥测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基地,助力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11月30日,我校与广西亿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投建的电子信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示范基地揭牌运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孙山林介绍了创新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基地面向电子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以真实产品研发制造服务为依托,提供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师资培养、创新应用、技能型人才培训等,同时,着力搭平台、建模式、促融合,提升专业性、系统性、示范性。”
该专业不但注重教学和科研活动,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多年来,该专业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系统功能和作用,与社会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社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满足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需要,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该专业已经开设有桂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国家职业工种——桂林市唯一的通信类职业资格鉴定站“用户通信终端设备维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每年为社会培训近200名用户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员。